1、我用来做示例的这个最后总厚度没有设置成6
目前我还没有想到如何用zemax自动完成这个设计,也许需要编写宏文件。
如果一定要偏转棱镜总厚度等于零度玻璃平板的厚度,目前我是通过手动调节的,一点一点调节使偏转棱镜的总厚度等于目标厚度,以下面这个棱镜为例,0°的玻璃厚度是4.04mm,那么30°偏转棱镜展开后,玻璃的厚度最好也是4.04mm
ZEMAX这个光路图中,两片反射镜之间黑色的线条是两个平面的间距,蓝色的线条是中心光线的路径,将三段玻璃中蓝色线条的长度加起来就是玻璃的总厚度。但是由于在之前的设计中为两个反射面添加了倾斜和偏心,导致黑色线条和蓝色线条不再重合,因此不能通过把第6、9、13面的厚度加起来得到玻璃厚度。
可以把ZEMAX文件存成.DXF格式放到CAD里面去直接测量三段玻璃里中心光束的长度得到棱镜展开的总厚度,如果嫌ZEMAX和CAD来回倒腾比较麻烦的话,可以直接根据参数计算一下棱镜展开厚度符不符合目标要求,不符合就一点一点去手动调节,直到棱镜厚度等于0°平板玻璃厚度。
计算棱镜厚度的方法:
下图里面
红色线段代表中心光束,
蓝色线段代表平面之间的距离。
可以看到在第一段玻璃中,由于不存在倾斜和偏心,红线和蓝线是重合的并且等于第6面到第8面的厚度1.4663mm
从第二段玻璃开始,蓝线和红线不再重合,那么这个时候想要知道中心光束的长度,就需要进行计算。
先计算第9面到第12面、第13面到第15面的间距,然后再计算中心光束的长度。
首先,第二段玻璃所在的第9面到第12面的距离是-1.2734mm,又因为第9面和第12面Y轴之间存在1.836mm的偏心,所以两个平面中心的间距也就是图中的
②蓝色线条的长度为(1.2734^2+1.836^2)^0.5=2.2345mm
由于第13面和第15面之间只存在倾斜,不存在偏心,所以第13面到第15面的间距直接等于第13面到第15面的厚度0.7185mm,也就是图中的
③蓝色线条
现在来计算中心光束长度:
第一段玻璃中:中心光束长度等于第6面到第8面的厚度,即1.4663mm
第三段玻璃中:中心光束也就是
③红色线条与
黄色线条还有
③蓝色线条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由于第二个反射面的倾角为-55°(逆时针为+,顺时针为-),可以算出来最后水平出射的中心光束(
③红色线条)与第二个反射面的夹角为35°,那么就能通过第13面到第15面的间距
③蓝色线条计算中心光束的长度
③红色线条:0.7185/sin35°=1.2526mm
第二段玻璃中:在中心光束与第二个反射面的交点作一条垂直于
②蓝色线条的线,即图中
品红色的线,那么很容易通过三角关系计算出第二段玻璃里中心光束的长度。由于两个反射面之间的夹角是15°,所以中心光束和两个反射面中心点连线(
②蓝色线条)的夹角也是15°,由反射定理和三角形外角定理可以得到
黄线和
②蓝色线条的夹角是35°-15°=20°
那么,
②蓝色线条的长度=
②红色线条长度*cos15°+cos20°*
③蓝色线条长度/tan35°,即2.2345=
②红色线条长度*cos15°+0.7185*cos20°/tan35°,算出②
红色线条长度=1.3151mm
所以棱镜展开长度等于三段中心光束的长度之和,也就是三段红色线条的长度之和
1.4663+1.3151+1.2526=4.034mm,和目标值4.04mm差不多了,再微调一下就行。
这个棱镜厚度的计算就是很简单的几何计算,计算的核心就是两个计算式,把这两个计算式写到Excel里面,每次更改倾角、偏心、三段玻璃厚度的时候把参数输到计算式里面就能实时监控棱镜的展开长度了,然后一点一点调节倾角、偏心、三段玻璃厚度,让最后的计算结果等于目标值就行。
2、光阑有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孔径光阑设置在棒镜之间,视场光阑设置在棒镜与目镜之间的实像面处。
3、是不是倾角设置错了
我目前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反射面之前、之后的坐标断点倾角是一样的,用pick up,比例系数是
+1,不是-1。有些zemax的默认设置好像是-1,你看看是不是这个问题。